腾讯科技讯,今日华为创始人兼 CEO 任正非与两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对话,探讨有关创新、规则、信任的话题。嘉宾 Jerry Kaplan(杰里·卡普兰)是全球人工智能专家、未来学家、平板电脑行业先驱;嘉宾 Peter Cochrane(彼得·柯克伦)是人工智能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英国电信前 CTO。
任正非表示:“因为火车最早的时候有窄轨、宽轨、标准轨,使这个国家的运输发生很大的不方便,对于工业社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限制。通信行业也是一样,3G 有三个标准,4G 有两个标准,大家觉得这些标准不同给社会带来了麻烦,而且高成本。因此才产生了 5G 只产生一个标准,5G 一个标准是上百个国家、二十多年、数千个乃至数万个科学家极其讨论,终于产生了一个统一标准,让全世界在一个标准架构下实现未来的连接。这个连接将来有利于支撑人工智能、支撑人类社会。
针对华为是否有可能会从西方技术中脱钩的问题,任正非指出:“现在如果有某种异议要脱钩呢?我不赞成。美国公司愿意供给我们零部件的时候,我肯定要购买的,宁可我自己的零部件少生产一点,我也要买,就是为了要维持全球化的问题。我不会走完全独立更新的道路,这样是一个封闭的结果。现在在临时的备份状态的行为,不代表华为公司长期理想,我们长期理想还是要融入这个社会,融入这个世界,我们不会带头做这件事情。
任正非表示:“现在美国公司不断改变对我们恢复供应,我们是很欢迎的,我们是很高兴的,也不会有什么嫉恨的问题。我们就希望世界千万不要脱钩,好不容易融成了一个技术的统一体,再脱钩是对人类创造新财富是不利的。市场划成了一小块只能是高成本,技术实现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只能是高成本的。全球化的目的就是让资源充分得到利用,使优质的服务能够降低成本,让 70 亿人民受益。这应该才是我们奋斗的理想,划疆而治、划块经营,不应该走向这样的行为!”
任正非认为不存在全球产生两个生态和分裂的可能性,“第一点,虽然隔离了我们跟美国的科技科学家和教授的往来,但是教授总要发表论文吧,他的论文发表我们总能看到,只是土耳其论文,第二年我们也就看见了。美国的论文,我们第三年看见,我们总会看见,看见了也总会对我们的科技发生影响。尽管说美国可能跑在前面一点,我们跑在后面一点,但是可能我们来自喜马拉雅山的雪水是同样的。”
“美国应该说在世界上是最领先的地位,是世界最强大的科技,也是最强大的科技,像喜马拉雅山的雪水一样,如果科技脱离了,喜马拉雅山顶上的雪水不准流到下面来,下面的庄稼就干死了。干死了以后,上面的雪水也没有得到什么利益。应该是上面的雪水流下来浇灌下游的庄稼,从庄稼分取一部分利益,这就是世界走向全球化的目标。”
“美国如果做了很多好东西不卖,怎么使美国国家变得繁荣富强呢?庄稼活不了就会想办法打井使庄稼存活,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会想办法替代。当山上的雪水不能留下来的话,山上很冷的,冻的很僵的,科学家要吃饭,工人也要吃饭,不去赚钱了,科学技术不能变成商业、商品,不能占领全球市场,那经济就会萎缩。”
任正非指出:“我认为客观事物排斥,哪一家都不可能脱离这个世界,哪一家都不可能重建一个区域性的环境。这只是实现的形式比较坎坷,有个教授写世界是平的,我相信是平的,但是有一部分是冰川,可能过去也很痛苦的,平着的冰川也要小心一点。不管怎么样崎岖的道路,世界的道路都是通的。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互联网时代再讲科技脱钩,再讲划分区域自治,这根本不现实。”
“到底哪个标准是胜利的?2G 的时候 CDMA 是占据技术优势的,GSM 那时候没有那么好,谁救了 GSM?我们中国。中国大量因为 CDMA 的苛刻条件,中国不接受,就大量买了 GSM,GSM 在中国打电话打打就断了,但是毕竟在大规模被使用中被修改,3GPP 在这种环境中就迅速前进。第二点是更开放,数千家、数万家、数十万家涌进来拥护 3GPP 的标准也就形成了一种生态,推进了这个生态,这个生态就推到了今天的 5G。5G 的胜利,实际上是 3GPP 组织的胜利。”
任正非表示:“我为什么确信不会脱钩呢?由于互联网时代传播已经很广泛了,美国教授的论文不可能发到冰箱里面谁都看不间。美国的工程师看不见,那美国也无法做出产品来。只要一放出来,互联网上谁都能看见,看见的人就会跟着美国的理论走,也可能跟着欧洲的理论走,也可能跟着俄罗斯数学家的步伐走,最后就形成了还是在同一个平层的生态,这个生态可能有差别,但是整个生态应该没有太绝对的差别。”
原文来自:https://news.cnblogs.com/n/641508/
本文地址:https://www.linuxprobe.com/said-that-huawei.html编辑:王浩,审核员:张文祥
Linux命令大全:https://www.linuxcool.com/
Linux系统大全:https://www.linuxdown.com/
红帽认证RHCE考试心得:https://www.rh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