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 手机浏览器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过程,如果只是以2008年划时代的iPhone3G诞生为标志,真正意义上手机浏览器也已有近十年历史。作为一种跨越时代的产品品类,手机浏览器如同跨越了中生代至今依旧保持了较强生命力的鳄鱼一样。 |
经历了PC到移动的风云变革,用户需求在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不断发演变,手机浏览器自身的命运和定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总体而言,手机浏览器的演变历程大抵经历了纯工具、平台入口和内容服务的三部曲。手机浏览器的生命力和进化过程始终都是和用户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2008年-2010年,手机浏览器的定位仍处于纯工具阶段。但随着2009年1月3G牌照正式发放,三大运营商集体推动网络资费下调,智能手机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这为手机浏览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初,当时手机大多配置较低,系统自带的浏览器大多不够接地气,不符合国内国情,体验也较差,更缺少本地化的各类服务。再加上当时的流量资费较贵,用户一般会选择能够压缩流量、占用内存还相对较小而且还性能够强的浏览器。当时来看,手机浏览器小快灵、短平快才是潮流。
当时的用户用手机浏览器一般也只是用于浏览新闻、看看小说,如果在手机浏览器上添加上新闻入口、网络小说站点、网页版手机QQ登陆、偷菜游戏,这样一款浏览器就可谓是功能强大。而在这样一个阶段,国内浏览器市场UCWEB、Opera份额不小。QQ浏览器、3G门户则是刚刚兴起,QQ浏览器凭借较强的性能和腾讯QQ带来的一些内容优势成为了不少用户的选择,3G门户靠着运营商在背后撑腰,也在新闻、游戏领域的优势吸引了一定的用户。
当时整个浏览器市场都处于培育期,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厂商竞争的焦点在于抢占用户,而提升压缩技术水平、完善用户界面易用性成为了大多数浏览器产品关注的问题。
随着2010年手机浏览器突破WEB网站手机适配技术,用户逐渐能够通过手机获得与PC相同的信息内容服务和浏览体验。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全功能手机浏览器的诞生使人们的上网需求不再受终端的限制,手机浏览器也成为了手机终端最重要的软件。
适配技术层面的突破以及智能手机配置的指数级提升,让手机浏览器的发展思路逐渐从过去的小快灵、短平快转变为高大全。小而快的技术指标仍然是重点,但主要发展目标成为平台化甚至是系统化,浏览器被视为是重要的流量入口,甚至会成为取代手机操作系统的一种平台。
(2012年的QQ浏览器)
当时各种基于H5的轻应用层出不穷。2013年百度世界大会上,甚至提出了轻应用这样一种新形态的应用。在百度、阿里等很多厂商眼中,手机浏览器未来可能会取代移动APP,基于云端的轻应用不但节省流量还能够减轻手机的运算负担,未来可能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阿里的云OS以及火狐的 FirefoxOS等基于浏览器打造的操作系统其实就是在这种思路下开发而成的。而腾讯早在2012年就对可以开放、共享的专用浏览模块倍加重视,为了给基于HTML5的Web App提供更出色的性能,手机QQ浏览器在开源Webkit内核基础之上自主研发了X5内核,极大地提升了手机浏览器的HTML5支持能力。与此同时,手机QQ浏览器还为开发者打造Web App开放生态链,旨在孵化出更为优秀的App。
(早期百度手机浏览器)
而纵览整个国内手机浏览器市场,QQ浏览器和UC浏览器依旧位于第一阵营,百度、360凭借搜索引擎以及桌面浏览器领域的优势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Opera靠着上一阶段积累的老本,依旧在市场中有一定优势。
整体而言,用户对手机浏览器的上网的需求由简单的浏览网页发展成游戏、社交、阅读等多元化诉求,手机浏览器也逐渐成为集社交、娱乐、商务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国内厂商其实因为浏览器承载越来越多的功能,逐渐产生观点分歧——百度这样的厂商认为未来浏览器可能就是操作系统,而还有观点则是认为,智能手机兴起之后浏览器逐渐被垂直APP所挑战,面临用户分流的问题,浏览器未来会被移动APP和操作系统逐渐吞噬。
2014年以后,随着手机APP层出不穷,移动APP领域的创业达到高潮,再加上各手机厂商都不断完善系统自带浏览器,系统自带浏览器的功能性也在不断提升。手机浏览器的流量入口和系统平台地位在这种大环境之下逐渐日薄西山。
虽然如此,第三方手机浏览器的需求其实一点都没有缩减。因为用户还有大量的内容、资讯、生活服务的需求要在手机浏览器上解决。再加上移动互联网发展差不多成型,用户向头部APP靠拢,手机浏览器市场回潮,手机浏览器其实依旧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UC被阿里全资收购,浏览器市场也被BAT三家瓜分。而随后浏览器市场的发展也逐渐被深深打上了BAT的烙印。2015-2016年,QQ 浏览器、UC浏览器、手机百度这三大浏览器开始了一场集体转型。浏览器厂商纷纷转型,手机浏览器逐渐承载BAT三家的各类服务、信息、内容,逐渐演变成其他的信息服务平台。各大浏览器逐渐放弃不切实际的系统化想法,而是更多成为各家服务、信息的承载者。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浏览器市场在后半程的竞争中逐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QQ浏览器在诸多浏览器产品中其实是最亮眼的一个。它不像友商UC、百度逐渐脱离浏览器的身份,而是坚持做好手机浏览器的理念,逐渐向内容聚合和IP孵化发力。
对腾讯而言,QQ浏览器是打造移动互联网生态圈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腾讯系继微信和QQ之后的第三大移动互联网产品,和微信、QQ等核心产品在一起,成为了腾讯移动战略的承载者。腾讯正在把QQ浏览器作为一个搜索推荐、兴趣推荐、用户沉淀体系,为内容找到优质的浏览、互动、付费用户,提高同IP 跨类用户重合度。
(QQ浏览器新口号:不止一面,打有看头)
基于此,QQ浏览器更多地扮演精选内容聚合平台和IP孵化平台,着力打造差异化优势。2016年6月,QQ浏览器发布了“不止一面,大有看头”的新品牌主张,凭借对资讯、阅读、游戏、视频、微信热文、生活服务等几乎所有主流领域全覆盖的特性,打造内容消费的超级入口。
(QQ浏览器小说和品读书城)
在资讯领域,QQ浏览器聚合全网资讯平台,国内外热点事件一应俱全,加上微信公众号文章精选和本地新闻、体育赛事、前沿科技报道等特色栏目,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出类拔萃。再以阅读为例,其阅读版块拥有来自阅文集团的高达1000万部网络原创作品和来自2000家出版社的正版图书,庞大无匹的书库足以满足几乎所有网友的阅读需求。
另一方面,QQ浏览器作为腾讯移动互联网生态下的主要承载平台,天然具备IP孵化功能,通过智能的筛选和大量用户选择,更高效地孵化出明星 IP,并进行小说、漫画、游戏、影视等各种形式的转化。目前,QQ浏览器已网罗唐家三少、常书欣、顾漫等网络小说“大神”,大IP战略初见成效。
(QQ浏览器首页分类信息Tab)
年轻化与个性化总是相辅相成,以年轻用户为主要目标群体的QQ浏览器,通过分析腾讯系内外主流产品数据,智能推送符合用户兴趣的内容,精准触达,完成了面向个性化的跨越。在产品界面上,则表现为摒弃以往移动浏览器多主屏的方式,采用“自定义名站入口+四大分类信息Tab(FEEDS流)”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最直接的信息获取渠道,由此带来了用户使用时长和留存率等业务指标的明显提升。
根据QuestMobile3月份数据显示,QQ浏览器已经在MAU、DAU层面位列浏览器行业第一。从MAU来看,以35.1%的增长率及 21509.7万的月活排在第四位,仅次于微信、QQ及手机百度。而在DAU方面,QQ浏览器更是以8450.6万的日活,成为排名第四的App,仅次于微信、QQ、淘宝。
反观其他同类产品,UC浏览器正在走去浏览器化路线,在经过过去一年的缄默之后,UC在今年年初推出“赋能媒体计划”,推出类似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的UC订阅号功能。UC逐渐转型为资讯类平台。2015年百度浏览器升级成为了手机百度。这标志着百度浏览器也逐渐和工具类浏览器的身份说再见。随着 2015年百度糯米200亿杀入O2O市场,百度再把人工智能作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手机百度也成为了百度新技术、新战略的试验田。
可以说,UC和手机百度的名称都逐渐远离了浏览器的身份,浏览器本身的功能在新战略、新方向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淡化。而QQ浏览器则是始终坚持浏览器的身份,通过内容、IP优势逐渐在竞争中体现了优势。很难说QQ浏览器、UC、手机百度的选择到底是谁对谁错,其实这都是和新时代、新战略发展阶段相承接的结果。
三家的坚守和改变其实也正是说明了一个问题——浏览器行业也正在不断的革新适应和吸引新的用户,最终通过用户的实际需求和体验,来抢占用户的注意力。变革中各家各取所需,正在因各家基因的不同成长为不同的模样。
原文来自:http://os.51cto.com/art/201609/517237.htm
本文地址:https://www.linuxprobe.com/mobile-browser-evolution.html编辑:杨帆,审核员:苏西云
本文原创地址:https://www.linuxprobe.com/mobile-browser-evolution.html编辑:public,审核员:暂无